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机妇赋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舟车栋寓,粗工也。
杵臼碓硙,直巧也。
盘杅缕针,小用也。
至于织机,功用大矣。
素朴醇一,野处穴藏,上自太始,下讫羲皇
帝轩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思,仰览三光。
悟彼织女,终日七襄,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于是取衡山之孤桐,南岳之洪樟,结灵根于盘石,托九层于岩旁。
性条畅以端直,贯云表而剀良。
仪凤晨鸣翔其上,怪兽群萃而陆梁。
于是乃命匠人,潜江奋骧,逾五岭,越九冈,斩伐剖析,拟度短长。
胜复回转,克像乾形,大匡淡泊,拟则川平。
光为日月,盖取昭明。
三轴列布,上法台星。
两骥齐首,俨若将征。
方员绮错,极妙穷奇。
虫禽品兽,物有其宜。
兔耳跧伏,若安若危。
猛犬相守,窜身匿蹄。
高楼双峙,下临清池。
游鱼衔饵,瀺灂其陂。
鹿卢并起,纤缴俱垂。
宛若星图,屈伸推移。
一往一来,匪劳匪疲。
于是暮春代谢,朱明达时,蚕人告讫,舍罢献丝。
或黄或白,蜜蜡凝脂,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
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艺文类聚》六十五,《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御览》八百二十五)
上疏请罢省宦官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愚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虚。
即陛下可为尧、舜之君,众僚皆、契之臣,兆庶黎民,蒙被圣化矣(《后汉·朱穆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有删节。)
上书荐黄琼李固复条便宜四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用。
诚知愚浅,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怔营惶怖,靡知厝身。
臣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
聘贤选助,将以安天下也。
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诗》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宣王是赖,以致雍熙。
陛下践阼以来,勤心众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是以灾害屡臻,四国未宁。
臣考之国典,验之闻见,莫不以得贤为功,失士为败。
且贤者出处,翔而后集,爵以德进,则其情不苟,然后使君子耻贫贱而乐富贵矣。
若有德不报,有言不酬,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薮泽,修其故志矣。
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
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
灾眚降则下呼嗟,化不行则君道亏。
四始之缺,五际之厄,其咎由此。
岂可不刚健笃实,矜矜栗栗,以守天功盛德大业乎?
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乐道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又果于从政明达变复。
朝廷前加优宠,宾于上位。
入朝日浅,谟谋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善人为国,三年乃立。
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
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极养贤之礼,徵反京师,以慰天下。
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颜、闵之仁。
洁白之节,情同皎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时莫及。
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必为圣汉,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
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子奇稚齿,化阿有声。
若还,任以时政,伊尹、传说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明不知人,伏听众言,百姓所归,臧否共叹。
愿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
惟留圣神,不以人废言。
谨复条便宜四事,附奏于左:
一事: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
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
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
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自立以来,累经旬朔,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
夫天之应人,疾于影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
政变于下。
日应于天,清浊之占,随政抑扬。
天之见异,事无虚作。
岂独陛下倦于万机,帏幄之政有所阙欤?
何天戒之数见也?
臣愿陛下发扬乾刚,援引贤能,勤求机衡之寄,以获断金之利。
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暗,急当改正。
其异虽微,其事甚重,臣言虽约,其旨甚广。
惟陛下乃眷臣章,深留明思。
二事:孔子曰:「雷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
今月九日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
于此六日之中,雷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雷者,所以开发萌牙,辟阴除害。
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
故《经》曰:「雷以动之,雨以润之」。
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雷应节,不则发动,当震反潜。
故《易传》曰:「当雷不雷,太阳弱也」。
今蒙气不除,日月变色,则其效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随时进退,应政得失。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璇玑动作,与天相应。
雷者号令,其德生养。
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雷反作,其时无岁。
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雷声乃发。
三事: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房、心。
太白在北,岁星在南,相离数寸,光芒交接。
房、心者,天地明堂布政之宫。
《孝经钩命决》曰:「岁星守心,年谷丰登」,《尚书洪范记》曰:「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
重华者,谓岁星在心也。
今太白从之,交合明堂,金木相贼,而反同合,此以阴陵阳,臣下专权之异也。
房、心东方,其国主宋。
《石氏经》曰:「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
今金木居东,岁星在南,是为出右,恐年谷不成,宋人饥也。
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
四事:《易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
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施于人也。
阴僭潜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
自冬涉,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
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祭山川,暴龙移布。
臣闻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
若令雨可请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
然而灾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
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收系纤介,牢狱充盈。
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曜,明此天灾,非人之咎。
丁丑大风,掩蔽天地。
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
又连月无雨,将害粟麦。
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
陛下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
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年之蓄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
愿陛下早宣德泽,以应天功。
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澍雨,于今之际,未可望也。
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后汉·郎顗传》)
上表 其二 东汉 · 窦武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臣闻明主不讳讥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实,忠臣不恤谏争之患,以畅万端之事。
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
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
陛下初从藩国,爰登圣祚,天下逸豫,谓当中兴。
自即位以来,未闻善政。
梁、孙、寇、邓,虽或诛灭,而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谲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强。
伏寻西京放恣王氏,佞臣执政,终丧天下。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秘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
近者奸臣牢脩,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
臣惟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离、伊、吕之佐,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
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
臣闻古之明君,必须贤佐,以成政。
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宇、荀绲、刘祐、魏朗、刘矩、尹勋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
内外之职,群才并列。
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
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
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
间者有嘉禾芝草、黄龙之见。
夫瑞生必于嘉士,福至实由善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
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后汉·窦武传》)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七
维光和七年司徒公夫人马氏薨,其十一月葬。
哀子懿达、仁达,衔恤哀痛,靡所写怀,乃撰录母氏之德履,示公之门人。
睹文感义,采石于南山,咨之群儒,假贞石以书焉。
夫人右扶风平陵人也。
曾祖中水侯,祖将作大匠,考南郡太守
中水侯伏波将军女,在淑媛作合孝明,诞生孝章,婚姻帝室,世为名族。
夫人生应灵和,德精性妙,角犀丰盈,实有伟表。
温慈惠爱,慎而寡言,幼从师氏四礼之教,早达窈窕德象之仪。
及笄,求匹明哲,供治妇业,孝敬婉变,毕力中馈。
后生仰则,以为谋宪
自公历据王官至宰相,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中外,隐括及乎无方,不出其机,化导宣畅,童子无骄逸之尤,妇妾无舍力之愆,故能究生人之光宠,获福禄之丰报,朝春政于王室,躬桑茧于蚕宫。
春秋六十有三,寝疾不永。
懿等追想定省,寻思仿佛,哀穷念极,不知所裁,乃申辞曰:
于穆母氏,其德孔休
思齐先始,百行聿修。
宣慈惠和,恩泽并周。
义方之训,如川之流。
俾我小子,蒙昧以彪。
不享遐年,以永春秋。
往而不返,潜沦大幽
呜呼哀哉,几筵虚设
帏帐空陈,品物犹在。
不见其人,魂气飘飖。
焉所安神?
兄弟何依?
姊妹何亲,号咷切怛
曾不我闻,吁嗟上天。
何辜而然,伤逝不续。
近者不旋(本集。案:《文选·潘岳寡妇赋》注,《颜延之元皇后哀策文》注,并引蔡邕《袁公夫人碑》云:「义方之训,如川之流。」是唐初本《蔡集》有此碑。)
遗书敕子胤 东汉 · 赵咨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为戚。
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
既已消仆,还合粪土。
土为弃物,岂有性情,而欲制其厚薄,调其燥湿邪?
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易》曰:「古之葬者,衣以薪,藏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造,自黄帝始。
爰自陶唐,逮于虞、夏,犹尚简朴,或瓦或木,及至殷人,而有加焉,周室因之,制兼二代。
复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复含敛之礼,殡葬宅兆之期,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品物碎而难备。
然而秩爵异级,贵贱殊等。
自成、康以下,其典稍乖。
至于战国,渐至颓陵,法度衰毁,上下僭杂
终使晋侯请隧,秦伯殉葬,陈大夫设参门之木,宋司马造石椁之奢。
爰暨暴秦,违道废德,灭三代之制,兴淫邪之法,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穸。
自生民以来,厚终之敝,未有若此者。
虽有仲尼重明周礼,墨子勉以古道,犹不能御也。
是以华夏之士,争相陵尚,违礼之本,事礼之末,务礼之华,弃礼之实,单家竭财,以相营赴。
废事生而营终亡,替所养而为厚葬,岂云圣人制礼之意乎?
记曰:「丧虽有礼,哀为主矣」。
又曰:「丧,与其易也宁戚」。
今则不然,并棺合椁,以为孝恺丰赀重襚,以昭恻隐,吾所不取也。
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岂有匹配之会,守常之所乎?
圣主明王,其犹若斯,况于品庶,礼所不及。
古人时同即会,时乖则别,动静应礼,临事合宜。
王孙裸葬,墨夷露骸,皆达于性理,贵于速变。
梁伯鸾父没,卷席而葬,身亡不反其尸。
彼数子岂薄至亲之恩,亡忠孝之道邪?
况我鄙暗,不德不敏,薄意内昭,志有所慕,上同古人,下不为咎。
果必行之,勿生疑异。
恐尔等目厌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
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土坟,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
于戏小子,其勉之哉,吾蔑复有言矣(《后汉·赵咨传》)
选军中典狱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夫刑,百姓之命也。
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
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魏志·武帝纪》,又《通典》二十九)
汉官仪上 其三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世祖诏(案:《北堂书钞》引作「中兴甲寅诏书」):「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
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
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又旧河堤谒者,世祖改以三府掾属为谒者领之,迁超御史中丞刺史,或为小郡。
监察黎阳谒者,世祖以幽、并州兵骑定天下(案:《后汉书·窦宪传》注引作「光武中兴」,又「定」上有「克」字),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兵骑千人,复除甚重。
谒者任轻,多放情态,顺帝改用公解府掾有清名威重者,迁超牧守焉(《续汉·百官志一》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案:《后汉书·和帝纪》注,《太平御览·治道部》,引作「建初八年十二月己未诏书」,文略同,唯无「河堤谒者」以下一段。)
文质论 曹魏 · 应玚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二
盖皇穹肇载,阴阳初分,日月运其光,列宿曜其文,百谷丽于土,芳华茂于春。
是以圣人合德天地,禀气淳灵,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穷神知化,万物是经。
故否泰易趋,道无攸一,二政代官,有文有质。
若乃陶唐建国,成周革命,九官咸乂,济济休令,火龙黼黻,炜靴于廊庙,兖冕旂旒,舄弈乎朝廷,冠德百王,莫参其政,是以仲尼叹焕乎之文,从郁郁之盛也。
夫质者端一,玄静俭啬,潜化利用,承清泰,御平业,循轨量,守成法。
至乎应天顺民,拨乱夷世,摛藻奋权,赫奕丕烈,纪禅协律,礼仪焕别,览坟丘于皇代,建不刊之洪制,显宣尼典教,探微言之所弊。
若乃和氏之明璧,轻縠之硅裳,必将游玩于左右,振饰于宫房
岂争牢伪之势,金布之刚乎?
且少言辞者,孟僖所以答郊劳也,寡智见者,庆氏所以困相鼠也。
子弃五典之文,暗礼智之大,信管望之小,寻老氏之蔽,所谓循轨常趋,未能释连环之结也。
高帝龙飞丰、沛,虎据秦、楚,唯德是建,唯贤是与。
陆、郦摛其文辩,良、平奋其权谞,萧何其章律,叔孙定其庠序,周、樊展其忠孝,韩、彭列其威武。
明达天下者非一士之术,营宫庙者非一匠之矩也。
逮自高后乱德,损我宗刘,朱虚轸其虑,辟强释其忧,曲逆规其模,郦友诈其游。
袭据北军,实赖其畴。
冢嗣之不替,实四老之由也。
夫谏则无议以陈,问则服汗沾濡,岂若陈平敏对,叔孙据书,言辨国典,辞定皇居,然后知质者之不足,文者之有余(《艺文类聚》二十二)
笃论 其十六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二
程,喜欲折节谢己,讽司马宋权(《御览》作瓘。)示之以微意。
答权书曰:「况示委曲。
夫法天下事,以善言相待,无不致快也;
以不善意相待,无不致嫌隙也。
而议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当待以善意,更堕其调中。
仆得此辈,便欲归蹈东海乘桴耳,不能自谐在其间也。
然以年五十二不见废弃者(「者」字依《御览》加。),颇亦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
若不见亮,使人刳心著地,正与数斤肉相似耳(「耳」字依《御览》加,),何足有所明邪(「邪」字依《御览》加,)
故终不自解说。
程征北功名宿著,在仆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
若令下官事无大小,咨而后行,则非上司弹绳之意;
若咨而不从,又非上下相顺之宜。
故推一心顺一意,直而行之耳。
杀胡之事,天下谓之是邪,是仆谐也;
呼为非邪,仪自受之,无所怨咎。
程征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诸君子自共为其心耳,不在仆言也」。
喜于是遂深文劾恕(《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御览》三百七十六引《笃论》)
咏怀 其三十 曹魏 · 阮籍
 押灰韵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赞述太子(并上赋表) 曹魏 · 卞兰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
伏惟太子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于无外。
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
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此四字从《初学记》十《皇太子篇》补。)
正使圣人复存,犹称善不暇,所不能间也。
昔舜以蒸蒸显其德,周旦不骄成其名,岂因南面之尊以发称,假鼎足之盛以取誉哉?
夫至尊至贵,能令人畏,不能令人誉,故桀不能变龙逢之心,不能易三仁之意,怀近服远,非德无施。
太子博纳多容,海渟岳峙,学无常师,惟德所在;
恩无所私,唯德所亲;
观士察人,秋毛无失。
望色则知其情,览始则达其终,遏伪辨于未言,绝谗巧于未形。
其所以包罗殊类,鉴观成败,德生于性,明出自然。
太子所行,晏然休著,皆群下所常吟咏,诚不复须臣赞扬懿美,褒称盛行,然后令夜光之璧显于金匮,隋侯之珠彰于韫椟者也。
今相钟繇、大理王朗,海内英儒,国家柱臣,博物多识,通洽君子,年耆德茂,所更多矣。
若游海者难与论水,睹前世者不可为言,然咸归太子巍巍之美,叙述清风,言之有永,听者欣欣,忘日之夕。
流景耀于无穷,布芳阴于四远,璧若麟龙发足,群兽追踪;
鸾凤举翼,众鸟随风。
小臣区区,嘉乐无已。
窃怡绵绵之属,忘愚戆之言,谨触冒上赋一篇,以摅狂狷之思。
超古人之遐迹,崇先圣之弘基。
耽八素之秘奥,遵二仪于大猷。
正往昔之常弊,定当世之旧仪。
禀休和之上性,应五百之运期。
著典宪之高论,作叙欢之丽诗。
越文章之常检,扬不学之妙辞。
蹈布衣之所难,阐善道而广之。
道无深而不测,术无细而不敷。
论古贤以叹息,觌懿德以欢娱。
历精思于训籍,忽日移而忘劬。
虽明略而无上,犹博纳以自扶。
宾故老以劝俗,讽六经以崇儒。
嘉通人之达节,笑俗士之守株。
匿天威之严厉,扬恺悌之和舒。
惟凡百之咏德,感恩惠之有馀。
信清风之休著,非臣下之敢虚。
乃作颂曰:
明明太子,既睿且聪。
博闻强记,圣思无双。
猗猗左右,如虎如龙。
八俊在侧,旁无谀凶。
富不忘施,尊而益恭。
研精书籍,留思异同。
建计立议,廓然发蒙。
天下延颈,歌颂德音。
闻之于古,见之于今。
深不可测,高不可寻。
创法万载,垂此休风(《艺文类聚》十六、《初学记》十两引)
夏侯常侍 西晋 · 潘岳
四言诗 出处:文选卷五十七
夏侯湛,字孝若谯人也。
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贤良方正徵,仍为太子舍人尚书郎野王中书郎南阳相。
家艰乞还。
顷之,选为太子仆,未就命而世祖崩。
天子以为散骑常侍,从班列也。
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寝疾,卒于延喜里第。
呜呼哀哉!
乃作诔曰:禹锡玄圭,实曰文命。
克明克圣,光启夏政。
其在于汉,迈勋惟婴。
思弘儒业,小大双名
显祖曜德,牧兖及荆。
父守淮岱,治亦有声。
英英夫子,灼灼其俊。
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如彼随和,发彩流润。
如彼锦缋,列素点绚。
人见其表,莫测其里。
徒谓吾生,文胜则史。
心照神交,唯我与子。
且历少长,逮观终始。
子之承亲,孝齐闵参。
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事君直道,与朋信心。
虽实唱高,犹赏尔音。
弱冠厉翼,羽仪初升。
公弓既招,皇舆乃徵。
内赞两宫,外宰黎蒸
忠节允著,清风载兴。
泱彼乐都,宠子惟王。
设官建辅,妙简邦良。
用取喉舌,相尔南阳
惠训不倦,视民如伤。
乃眷北顾,辞禄延喜
余亦偃息,无事明时。
畴昔之游,二纪于兹。
班白携手,何欢如之!
吾语汝,众实胜寡。
人恶隽异,俗疵文雅。
执戟疲杨,长沙投贾。
无谓尔高,耻居物下。
子乃洗然,变色易容。
慨焉叹曰:道固不同。
为仁由已,匪我求蒙。
谁毁谁誉?
何去何从
莫涅匪缁,莫磨匪磷。
予独正色,居屈志申。
虽不尔以,犹致其身。
献替尽规,媚兹一人。
谠言忠谋,世祖是嘉。
将仆储皇,奉辔承华。
先朝末命,圣列显加
入侍帝闱,出光厥家。
我闻积善,神降之吉。
宜享遐纪,长保天秩。
如何斯人,而有斯疾。
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呜呼哀哉!
唯尔之存,匪爵而贵。
甘食美服,重珍兼味。
临终遗誓,永锡尔类。
敛以时袭,殡不简器。
谁能拔俗,生尽其养?
孰是养生,而薄其葬?
渊哉若人!
纵心条畅
杰操明达,困而弥亮。
柩辂既祖,容体长归。
存亡永诀,逝者不追。
望子旧车,览尔遗衣
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非子为恸,吾恸为谁?
呜呼哀哉!
日往月来,暑退寒袭。
零露沾凝,劲风凄急
惨尔其伤,念我良执。
适子素馆,抚孤相泣。
前思未弭,后感仍集。
积悲满怀,逝矣安及!
呜呼哀哉!
汉高祖 西晋 · 挚虞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汉祖明达,兼咨权武。
总御群雄,剪翕强楚。
奄正华夏,经略区宇。
遂登天位,缵尧之绪(《初学记》九)
典校五礼表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臣典校故太尉顗所撰《五礼》,臣以为夫革命以垂统,帝王之美事也,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是以臣前表礼事稽留,求速讫施行。
又以《丧服》最多疑阙,宜见补定。
又以今礼篇卷烦重,宜随类通合。
事久不出,惧见寝嘿。
盖冠婚祭会诸吉礼,其制少变;
至于《丧服》,世之要用,而特易失旨。
子张高宗谅阴三年,子思不听其子服出母,子游谓异父昆弟大功,而子夏谓之齐衰,及孔子没而门人疑于所服。
此等皆明达习礼,仰读周典,俯师仲尼,渐渍圣训,讲肄积年,及遇丧事,犹尚若此,明丧礼易惑,不可不详也。
况自此已来,篇章焚散,去圣弥远,丧制诡谬,固其宜矣。
是以《丧服》一卷,卷不盈握,而争说纷然,三年之丧,郑云二十七月,王云二十五月。
改葬之服,郑云服缌三月,王云葬讫而除。
继母出嫁,郑云皆服,王云从乎继寄育乃为之服。
无服之殇,郑云子生一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日易服之月。
如此者甚众。
《丧服》本文省略,必待注解事义乃彰;
其传说差详,世称子夏所作
郑王祖《经》宗《传》,而各有异同,天下并疑,莫知所定。
而顗直书古《经》文而已,尽除子夏《传》及先儒注说,其事不可得行。
及其行事,故当还颁异说,一彼一此,非所以定制也。
臣自以为今宜参采《礼记》,略取《传》说,补其未备,一其殊义。
可依准王景侯所撰《丧服变除》,使类统明正,以断疑争。
然后制无二门,咸同所由。
又有此礼当班于天下,不宜繁多。
顗为百六十五篇,篇为一卷,合十五馀万言。
臣犹谓卷多文烦,类皆重出。
案《尚书·尧典》祀山川之礼,惟于东岳备称牲币之数,陈所用之仪,其馀则但曰「如初」。
《周礼》祀天地五帝享先王,其事同者皆曰「亦如之」,文约而义举。
今礼仪事同而名异者,辄别为篇,卷烦而不典。
皆宜通事,随类合之,事有不同,乃列其异。
如此,所减三分之一(《晋书·礼志》上)
上疏请不试秀才 东晋 · 甘卓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答问损益,当须博通古今,明达政体,必求诸坟索,乃堪其举,臣所忝州往遭寇乱,学校久替,人士流播,不得比之馀州。
策试之由,当藉学功,谓宜同孝廉例,申与期限(《晋书·甘卓传》)
喻道论 其一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二
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是以有方之识,各斯所见。
鳞介之物,不达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
自得于窞井者,则怪游溟之量;
翻翥于数仞者,则疑冲天之力。
缠束世教之内,肆观周孔之迹,谓至德穷于尧舜,微言尽乎《老》《易》,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悲夫《章甫》之委裸俗,《韶夏》之弃鄙俚,至真绝于漫习,大道废于曲士也。
若穷迷而不迁者,非辞喻之所感。
试明其旨,庶乎有悟于其闻者焉。
夫佛也者,体道者也;
道也者,异物者也;
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
无为,故虚寂自然;
无不为,故神化万物。
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故训臻之术或精或粗。
悟上识则举其宗本,不顺者复殃,放酒者者罗刑,淫为大罚,盗者抵罪,三辟五刑,犯则无赦,此王者之常制,宰牧之所司也。
若圣王御世,百司明达,则向之罪人,必见穷测,无逃形之地矣。
使奸恶者不得容其私则国无违民,而贤善之流必见旌叙矣。
且君明臣公,世清理治,犹能令善恶得所,曲直不滥,况神明所莅无远近幽深,聪明正直,罚恶祐善者哉!
故毫厘之功,锱铢之衅,报应之期,不可得而差矣。
历观古今祸福之证,皆有由缘,载籍昭然,岂可掩哉!
何者?
阴谋之门子孙不昌,三世之将道家明忌,斯非兵凶战危,积杀之所致邪?
若夫魏颗从治,而致结草之报;
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
齐襄委罪,故有坠车之祸;
晋惠弃礼,故有弊韩之困:斯皆死者报生之验也。
至于宣孟悯翳桑之饥,漂母淮阴之惫,并以一餐,拯其悬馁;
而赵蒙倒戈之祜,母千金之赏:斯一获万,报不逾世。
故立德暗昧之中,而庆彰万物之上,阴行阳曜,自然之势,譬犹洒粒于土壤,而纳百倍之收,地谷无情于人,而自然之利至也。
或难曰:报应之事诚皆有征,则周孔之教何不去杀,而少正卯刑,二叔伏诛邪?
答曰:客可谓达教声而不体教情者也。
谓圣人有杀心乎?
曰:无也。
答曰:子诚知其无心于杀,杀固百姓之心耳。
夫时移世异,物有薄淳。
结绳之前,陶然太和,暨于唐虞,礼法始兴,爰逮三代,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至于君臣相灭,父子相害,吞噬之甚,过于豺虎。
圣人知人情之固于杀,不可一朝而息,故渐抑以求厥中,犹蝮蛇螫足,斩之以全身,痈疽附体,决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轻重之所权。
故刑依秋冬,所以顺时杀,春蒐夏苗,所以简胎乳;
三驱之礼,禽来则韬弓;
闻声睹生,肉至则不食。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其于蜫虫,每加隐恻。
至于议狱缓死,眚灾肆赦,刑疑从轻,宁失有罪,流涕授铖,哀矜勿喜。
生育之恩笃矣,仁爱之道尽矣,所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德被而功不在我,日用而万物不知,举兹以求,足以悟其归矣。
或难曰:周孔适时而教,佛欲顿去之,将何以惩暴止奸,统理群生者哉?
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礼,盖外内名之耳。
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梵语,晋训「觉」也。
「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其旨一也。
应世轨物,盖亦随时,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即如外圣有深浅之迹,尧舜世夷。
故二后高让,汤武时难。
故两君挥戈,渊默之与赫斯。
其迹则胡越,然其所以迹者,何尝有际哉?
故逆寻者每见其二,顺通者无往不一。
或难曰: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立道生,通于神明。
故子之事亲,生则致其养,没则奉其祀;
三千之责,莫大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
是以不正伤足,终身含愧也。
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即疏,刓剔须发,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血食,骨肉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甚。
而云弘道敦仁,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本,而修枝干;
而言不殒硕茂,未之闻见。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此大乖于世教,子将何以祛之?
答曰:此诚穷俗之所甚惑,倒见之为大谬,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
夫父子一体,惟命同之。
故母啮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
其同无间矣。
故唯得其欢心,孝之尽也。
父隆则子贵,子贵是父尊。
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御三牲,而不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荣近矣。
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亲我交忘,养亲之道也。
既已明其宗,且复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书》称纯孝;
石碏戮子,武节乃全。
《传》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然则结缨公朝者,子道废矣。
何则?
见危授命,誓不顾亲,皆名注史笔,事标教首,记注者岂复以不孝为罪?
故谚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明其虽小违于此,而大顺于彼矣。
且鲧放遐裔,而禹不造退。
若食委尧命以寻父,屈至公于私戚,斯一介之小善,非大者远者矣。
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殊域祝发文身,存亡不反,而论称至德。
《书》著大贤,诚以其忽南面之尊,保冲虚之贵,三让之功远,而毁伤之过微也。
故能大革夷俗,流风垂训,夷齐同饿首阳之上,不恤孤竹之胤;
仲尼目之为仁贤,评当者宁复可言悖德乎?
梁之高行,毁容守节,宋之伯姬,顺理忘生,并名冠烈妇,德范诸姬,秉二妇之伦,免愚悖之讥耳。
率此以谈,在乎所守之轻重可知也。
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欲全形以遁,恐不免维絷。
故释其须发,变其章服,既外示不反,内修简易。
于是舍华殿而即旷林,解龙痛以衣鹿裘,遂垂条为宇,藉草为茵,去栉梳之劳,息汤沐之烦,顿驰骛之辔,塞欲动之门;
目遏玄黄,耳绝淫声,口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于累,胸中抱一
载平营魄,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入十二门,禅定拱默,山停渊淡,神若寒灰,形犹枯木,端造六年,道成号佛。
三达六通,正觉无上,雅身丈六,金色焜耀,光遏日月,声协八风,相三十二,好姿八十,形伟群有,神足无方。
于是游步三界之表,恣化无穷之境。
回天舞地,飞山结流,存亡倏忽,神变绵邈,意之所指,无往不通。
大范群邪,迁之正路,众魔小道,靡不尊服。
于斯时也,天清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浸毓灵液,枯槁之类,改瘁为荣,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亦升道场。
以此荣亲,何孝如之?
于是后进笃志之士,被服弘训,思齐高轨,皆由父老不异所尚,承欢心而后动耳。
若有昆弟之列者,则服养不废,既得弘修大业,而恩纪不替,且令逝没者得福报以生天,不复顾歆于世祀,斯岂非兼善大通之道乎?
夫东邻宰牛,西邻示勺祀,殷美黍稷,周尚明德,兴丧之期,于兹著矣。
佛有二十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殷勤之旨,可谓至矣。
而俗人不详其源流,未涉其场肆,便瞽言妄说,辄生攻难,以萤烛之见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为辨,以果敢为名,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也(《弘明集》三)
东征赋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
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顾微躯之眇眇,若绝响之遗音。
公瑾明达,吐不世之奇策,挫百胜于崇朝,靡云旗于赤壁
三光一举而参分,四海指麾而中隔。
武昌以消摇,登樊山以流眄。
访遗老以证往,乃西鄂旧县
曩有吴之初基,升员丘而豹变。
尔乃出洛,会通川,背彭泽,面长泉。
洲渚迢遰,㞦岫虚悬,即云似岭,望水若天。
日月出乎波中,云霓生于浪间,嗟我行之弥留,跨晦朔之倏忽。
风褰林而萧瑟,云出山而逢勃。
惊澜𭖷嶙而岳转,颓波嵔𡾊以岭没。
若鱼舟之小狭,冲奔湍以梼杌。
擢弱楫之弗施,投洪流以纤骨。
向孙氏之南面,钻灵龟以相土
横酆镐之制度,穷河洛之规矩。
经始郛郭,筑室葺宇,金城万雉,崇墉百堵。
君臣有章,上下获叙。
所以能三分天下,而有其文武。
吴都以停舟,览阖闾之馀尘。
建修城以营郭,引通流而发津。
远矣吴德,旧邦维新,泰伯被发,仲雍文身。
言偃以文学遗风,季札以让国称仁。
高节显于华夏,端委行乎海滨(《艺文类聚》二十七)
钟会功曹向雄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向伯茂可谓勇于蹈义也,哭王经而哀感市人,葬钟会而义动明主,彼皆忠烈奋劲,知死而往,非存生也。
况使、会处世,或身在急难,而有不赴者乎?
故寻其奉死之心,可以见事生之情,览其忠贞之节,足以愧背义之士矣。
王加礼而遣,可谓明达(《魏志·钟会传》注)
论序高座师帛尸梨蜜多罗 东晋 · 王珉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春秋吴楚称子,传者以为先中国后四夷,岂不以三代之胤,行乎殊俗之礼,以戎狄贪婪无仁让之性乎?
然而卓世之秀,时生于彼逸群之才,或侔乎兹,故知天授英伟,岂俟于华戎?
自此已来,唯汉世有金日磾
日磾之贤,尽于仁孝忠诚,德信纯至,非为明达足论;
高座心造峰极,交俊以神,风领朗越,过之远矣(《高僧传》一)